金融界網站9月5日訊 黑色系漲勢放緩,進入整理階段。分析人士稱,朝鮮方面可能會在本周末,也就是9月9日該國國慶70周年之際,再度試射洲際彈道導彈,據外媒稱,朝鮮已經開始移動洲際彈道導彈,據報道日本已經開始從韓國撤僑。避險資產受益,風險品種因此而承壓。
截至收盤,橡膠、棉花、滬銅漲逾1%,熱卷上漲0.72%,瀝青下跌2.62%,焦炭、焦煤、鐵礦跌逾1%。
根據庫存、產量、進出口等數據估算出豆油和棕櫚油表觀消費數據顯示,2017年1-7月豆油共消費916萬噸,月均130.8萬噸,去年同期為866萬噸,月均123.7萬噸;2017年1-7月份棕櫚油共消費148萬噸,月均21.1萬噸,作為對比,去年同期為191萬噸,月均27.3萬噸。由數據可知,今年迄今為止,豆油消費情況較去年明顯提升,而棕櫚油需求表現疲弱,總體保持剛性需求。
隨著中秋節和國慶節的臨近,后市油脂終端消費有望好轉,一般來說,下游貿易商會在雙節到來之前進行備貨,8月份豆油現貨成交量也驗證這一季節性規律,8月前22日我國豆油日均成交量為2.80萬噸,之前一個月日均成交量僅為1.82萬噸,增幅達到53.6%。雙節過后,四季度迎來元旦、春節等節日,終端需求有望增加,油脂迎來消費旺季,成交量有望放大。
截至2017年8月29日,國內一級豆油和棕櫚油現貨價差為681.67元/噸,比月初的363.33元/噸提高87.6%,去年同期為251.67元/噸;國內菜油與棕櫚油現貨價差為1086.25元/噸,較月初增長43.4%,去年同期為187.5元/噸。由數據可見,豆-棕和菜-棕現貨價差雖然仍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內,但是兩者均呈現擴大趨勢,理論上有利于增強棕櫚油替代性,但是適逢秋季降溫時節,棕櫚油的特性使其價格優勢被削弱,棕櫚油消費量進一步增長幅度有限,而豆油需求表現好于棕櫚油,這在阻止豆油庫存繼續攀升的同時,提振了油廠的挺價意愿。
昨日,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六天調升,離岸人民幣升破6.53關口,創15個半月新高,在岸人民幣突破6.52,創逾15個半月新高。市場供求關系是導致人民幣兌一籃子匯率攀升的主因,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疊加中國與其他主要國家的利差存在,提振了人民幣需求。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中,金磚國家表示要務實合作,承諾使用所有政策工具,包括財政、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措施,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增強經濟韌性和潛力,為促進強勁、可持續、平衡和包容增長做出貢獻。
上周日朝鮮宣稱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后,盡管韓日歐股指昨日低開,但截至收盤時均跌幅收窄,日元和瑞郎這樣的避險貨幣也吐回漲幅。從8月朝鮮問題開始發酵后,全球股市和外匯市場三次對朝鮮事件“不屑一顧”,避險情緒“曇花一現”,風險偏好當日便逐步回升。預計市場只有在軍事打擊信號明確之后,才會出現持久的避險情緒,因此商品市場不用過分擔憂。近日北方地區展開新一輪環保督查,強化督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,明確把工業企業達標、錯峰生產列為督查方向。再加上廢銅七類進口已經開啟收縮之勢,金屬整體偏強,預計今日銅價挑戰前高,滬銅主力主要波動在52400-53400。
鋼廠利潤高企,高品鐵礦石需求旺盛
2017年以來,鋼材供需兩端的消息均較為利多,使得鋼價成為年內的領漲品種。在此背景下,鋼廠利潤也持續上升,創下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。
如此高的冶煉利潤,勢必使得鋼廠增產意愿強烈,但目前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,新增產能釋放難度較大,且環保政策壓力增加,鋼廠開工率始終難有大幅增加。但再看鋼鐵日產數據,產量增幅雖不大,但已創出新高。
開工率不變,又無新增產能,但產量出現增加。看似矛盾的背后,其實存在鋼廠不斷提高入爐鐵礦石品位的問題,這可從高低品位鐵礦石價差變化得到驗證,兩者價差自2016年拉開后,近期再度擴大至新高。由此可見,市場對高品鐵礦石的需求非常旺盛。
鐵礦石到港量下降,結構性短缺現象凸顯
近期受澳洲、巴西港口檢修增多影響,北方港口鐵礦石到港量出現明顯下滑。未來數周澳洲發貨情況相對正常,但巴西港口檢修依然會持續,預期鐵礦石發貨量仍會有所下降。
鐵礦石到港量的下降,使得5月以來港口鐵礦石庫存從高位開始下降,加之鋼廠對于高品礦旺盛的需求,市場鐵礦石出現結構性短缺現象,而這一現象短期很難有所緩解。
來源為金融界期貨頻道的作品,均為版權作品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,否則視為侵權!